今天趣学号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地理科学专业学什么课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地理科学专业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及其自然和人文现象的深入理解。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地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介绍了地球的结构、地质过程以及地球历史等基础知识。自然地理学课程则深入探讨了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文地理学课程则关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活动模式。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通过地图和图表的形式展示空间信息。遥感概论课程则介绍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图像获取地表信息。地图学课程则详细讲解了地图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
区域分析方法课程则教授学生如何分析和解释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此外,地理科学专业还可能涉及
环境科学、
生态学、城市规划等相关课程,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将掌握一系列实用技能,包括数据分析、空间分析、地图制作和遥感数据处理等。这些技能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术研究中取得进展,也为他们在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环境咨询公司等领域找到了职业发展的机会。
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还将有机会参与实地考察和项目研究,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这些实践机会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
管理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
经济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资源学、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景观生态学、生态环境规划、环境
化学、地理信息系统、计量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数字图像处理等。
专业介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主要研究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3S技术,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利用与评价、资源环境遥感等资源利用和环境发展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方法。
专业学习
《GIS概论》、《自然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资源学》、《生态环境规划》、《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
专业内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扎实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2.掌握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观测、分析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练的遥感、遥测和GIS技术的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设计、操作、分析、归纳、整理能力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协同攻关能力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和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地理学、环境学。
核心知识领域:自然地理学类、资源类、环境类、地图与测量学类、数学与信息类。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地质学基础(72学时),现代地貌学(54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63学时),地图学(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土壤地理学(54学时),水文与水资源(54学时),全球环境变化(双语),人文地理学(54学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计量地理学(54学时),GIS理论与应用(54学时),城市环境化学(45学时)。
示例二:自然地理学(48学时)、地图学(48学时)、遥感概论(48学时)、地理信息系统(48学时)、地貌学(48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48学时)、计量地理学(48学时)、人文地理学(48学时)、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48学时)。
示例三:普通地理学(36学时)、自然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54学时)、综合自然地理学(54学时)、化学分析(72学时)、
环境工程(108学时)、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72学时)、环境生态学(72学时)、地图学(54学时)、地理信息系统原理(72学时)、遥感概论(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学基础实习、自然地理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或区域地理综合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自然地理观测与实验、区域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选考学科建议
3+3省份:物理/化学/地理3+1+2省份:首选不限,再选地理/化学
就业前景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就业方向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就目前情况看就业前景并不理想,毕业生多从事与其专业不相符的工作。自然地理与资源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
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
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地理科学就业方向主要就业是:成为中学教师,科研单位人员,国土部门,气象台职员,农业等部门!或者从事地理教研活动!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就业前景
地理科学专业主要研究地球表面资源环境以及它们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学知识的积累,这门学科逐步成为了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学科,简单说就是研究人与地理关系的学科,近现代以来,随着地理科学的快速发展,它不再局限于自然地理现象的研究,而是逐步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特征。

地理信息科学是融合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3S技术(GPS、GIS、RS)进行地球系统信息化的交叉学科。这一领域旨在将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与分析,以便于在不同领域中进行应用。
学习地理信息科学,学生将深入研习《摄影测量学》、《GIS空间分析》、《GIS设计与开发》、《遥感导论》、《自然地理学》、《计量地理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等核心课程。部分高校还会根据专业方向,如数字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培养。
就业方向广泛,包括矿产、工程类企业中的地质勘查、摄影测量、生产管理、技术开发;IT类企业中的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开发、GIS设计与开发、遥感技术、无人机应用;以及建筑类企业中的数字城市建设、城镇规划建设等。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学生需学习掌握地理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等技术。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掌握地理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具备空间分析和数学建模的基本能力;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领域研究的前沿;熟练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技术解决地理学中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决策支持问题;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协同攻关能力。
核心知识领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地图学、空间数据库、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等。主要课程示例涵盖了地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设计与应用、网络基础与WebGIS、地图学、地貌与自然地理、遥感概论、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等。
趣学号
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将获得测量学与地图学实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经验。同时,主要专业实验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习、地理学综合实习等也将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四年修业年限,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以上就是趣学号整理的地理科学专业学什么课程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趣学号。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趣学号:
www.quxuehao.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