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16:04:30 | 趣学号
高考民族加分申请程序如下:
首先你的高考报名应该是在当地的招生部门进行的,那么当地的招生部门(如区县招生办)就应该对你的相对工作负责,比如:高考摄像;少民审核;考生纸质档案整理;志愿填报等。
至于少民审核工作,涉及到发下几个部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民族事务局(有的地方叫民侨局或宗教民族事务局),招生办。
首先,你应该在你高考报名的地方领取《少数民族考生审核表》,然后在公安户籍部门下载户口登记卡,确认你的户口信息是否属于少数民族,是否有户口迁移情况以信迁移时间等等。
然后在区县民族部门进行初审核,至于有什么要求以及需要哪些地附件,不同地区要求不同,你可以向当地民族部门咨询。区县民族部门初审后,再由市民族部门审核,最后由省复核。区县招生部门根据市终审结果结合省复核结论,进行数据上传,进入省考院的数据库。
高考政策
现行高考政策包括:不再区分文理科。原高考生只能选择文科或理科参与高考在2021年新高考政策下不再区分文理科,考生需要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另外在地理、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生物中任意选择三科参加等级性考试。
趣学号(https://www.quxueh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如何办理高考加分的相关内容。
申请条件高考民族加分如何办理手续高考民族加分申请程序如下:1、考生由所在学校出具证明,携带标明为少数民族成份的身份证、户口簿,到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办理出具证明手续。2、参加高考少数民族考生的手续在各区、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办理。3、每年办理的时间,由市招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商定后在新闻媒体发布,各区、县在全市规定时间内,由各区、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与区、县招办及辖区内学校商定具体日期,
高考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如何办理1、教育部关于少数民族加分的民族聚居区要求以往就有首先我们看到,即便在还没有出台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之前,按照往年教育部的规定是这样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1)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教育部的规定从文字看,关于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仅仅是一个
绵阳读书,2011年西昌参加高考,汉族能加分吗?如何办理?谢谢!不能!因为你户口不是这里的,而且要是想加分的话,你可以把户口转到平武去,那里加分加的多,至少都是30分,这个对于上了重本的。上了二本加50,其余的加80。当然是对于非汉族了!你就慢慢想办法哈!四川有两个地方是这样加分的,一个绵阳的平武,一个雅安的啥子就忘记了!但是考试的时候必须在平武那里考试!西昌学院彝文系录取分数线要加
高考加分是如何加的?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享受加分政策,且分值不得超过20分。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凡符合有关省(区、市)加分政策的考生,必须经过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省地校三级网上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高
高考如何加分政策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等加分形式。1、最多可以加20分的有:(1)烈士子女。(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3)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2、最多可以
如何申请高考加分如何申请享受中高考加分一、审批条件:申请享受中高考加分,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申请人父母都是农业人口;(二)申请人父母自愿放弃生育二孩,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并与太平新城街道办签订《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合同》;(三)申请人父母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四)申请人父母落实了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五)申请人父母有生育史;(六)申请人参加中考
四川高考如何加分四川高考加分政策针对三州十七县两区的考生如下:三州: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十七县:峨边县、马边县、米易县、盐边县、石棉县、北川县、平武县、汉源县、宝兴县、兴文县、宣汉县、叙永县、古蔺县、筠连县、珙县、屏山县、荥经县。两区:仁和区、金口河区。普通类专业加分标准:1.三州、十七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科第一批录取高校(含本科提前批执行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
高考加分有哪些政策?如何加分?1.一级运动员称号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中可获得加分。2.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以及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获前六名,或参加上述比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均需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全省统一认定。3.高考加分政策中,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
2025-02-28 19:40:03
2024-11-13 20:03:22
2024-06-06 01:17:29
2024-06-29 11:08:35
2024-06-29 02:03:54
2024-06-23 15: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