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介绍 > 正文

庞家有什么历史人物?

2024-10-03 14:36:44 | 趣学号

今天趣学号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庞家有什么历史人物?,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庞家有什么历史人物?

庞家有什么历史人物?

庞涓:战国时时期,魏国人。在魏国任大将。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率军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今河南长垣北)遇到埋伏在那里的齐军。齐军以逸待劳,大破魏军。“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成为历史上的著名战例。
庞统(179-214年8月29日):字士元,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才智与诸葛亮齐名,道号“凤雏”。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击中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庞统墓坡。现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城西的鹿头山白马关处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统祠墓。
庞德(?—219)字令明,东汉末年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东南)人。曹操部下重要将领。官至立义将军、关门亭侯。谥曰壮侯。有一子庞会。
庞苍鹰: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南北朝时北齐大臣。爱交游豪侠,高欢常去其家做客。高欢起兵后,弃家投归,为兼行台,仓部郎中,后擢安州刺史。
庞勋:唐末桂林戍卒起义军领袖。初在戍守桂林的徐州,泗州军中任粮料官。公元863年,唐曾在徐州、泗州募兵二千戍守交趾,其中抽出八百人戍守桂林(广西桂林)。原定戍卒三年调换一次,至868年已满五年仍朱调换。868年,戍守桂林的都虞侯许信等发动兵变,杀死都将王仲甫,他被推为领袖,经湖南、浙西,入淮南,攻克宿州(安徽宿县),称兵马留后。全歼彭城(江苏徐州)来攻的崔彦曾所遣的三千人。他北渡濉水,取彭城,俘唐徐泗观察使崔彦曾等,扩展至万余人。他巩固彭城外围,人们远道来归,发展至二十万人,占有今鲁南、皖北、苏北大片地区,乘胜连克濠、滁、和等州。唐命康承训为都招讨使,并约沙陀朱邪赤心(后来唐赐名为李国昌)协助镇压,他也屡胜,滋长骄傲轻敌情绪,部众纪律松懈。他派徐州归将张玄稔拒守,玄稔叛变,宿、徐失守。他反攻失利,在蕲县(宿县南)西渔水边战死。
庞福成:太谷(今属山西省)人,五代十国时后蜀名将。公元九三零年,石敬瑭征西川,攻占剑门天险,庞福成率兵袭破唐营,以少胜多,扭转战局。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宰相等。 庞籍还是韩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马光、狄青等人的恩师。
庞安时:字安常,宋朝人,幼时读书,过目不忘,他家里世代是医生,所以家里藏有许多医学书,凡是来求诊的人,都留宿家中,亲煎汤药,病痊愈后,才让回去,从试验中又归纳出了许多秘方。著有《难经解数》、《草本补遗》、《伤寒总病论》等,对医学的贡献最大。
庞尚鹏:字少南,广东南海人。是中国明朝官员。
嘉靖三年(1524年)生于南海叠滘乡。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由乐平知县历巡按河南、浙江。万历年间上任福建巡抚,清廉自洁,《虚室行》诗云“细视瓶中久无粟,举火终朝待邻曲。长饥近午始一餐,敢望丰年收万斛。”主要从事福建之军政事务,以推行一条鞭法和清理整顿两淮盐法而闻名。一条鞭法成闽省定制。隆庆二年(1568年)任右佥御史。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河东巡盐郜永春劾尚鹏行事乘违。神宗即位,御史计坤亨等上疏言尚鹏无罪。
万历四年(1576年)福建巡抚庞尚鹏与胡守仁发生冲突,首辅张居正以重言谴责庞尚鹏。隔年罢官南归。万历八年(1580年)卒于家。谥“惠敏”。著有《百可亭稿》、《奏议》、《殷鉴录》、《行边漫议》、《庞氏家训》。
庞钟璐:江苏省常熟人,清代大臣。道光年间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等职。后迁工、刑等部尚书。

庞家有什么历史人物?

余光中的<乡愁>写作背景是什么~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

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雷佳演唱了由诗歌改编的歌曲《乡愁》。

扩展资料:

赏析: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

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 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

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乡愁

庞家有什么历史人物?

《乡愁》写作背景是什么

趣学号(https://www.quxueh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乡愁》写作背景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拓展资料

一、全文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趣学号

二、赏析

《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

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

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很显然,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标示时间的短语,都明确出现在这首诗每一小节的第一行。

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和叠词运用的重复,这样,参差的长短句就在对称的整体结构中,使诗歌形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和抒情节奏,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三、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以上就是趣学号整理的庞家有什么历史人物?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趣学号。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趣学号:www.quxueh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庞家有什么历史人物?”相关推荐